水产与生命学院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学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工作要求,精心谋划,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产学研攻关履行社会责任,千方百计助力水产养殖企业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省水产养殖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并为抢抓生产恢复提供科技支撑,学校成立了渔业生产及海洋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科技服务团,及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了解水产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的难点与需求,找准问题症结,提供精准服务。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通过电话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辽宁、山东、河北、福建等沿海刺参企业和部分消费者进行了调研,形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海参产业的影响与对策”报告,并在“北方海水增养殖与海洋牧场建设”公共平台发布,同时,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团社会服务工作,为企业(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利用网上直播平台,进行了水产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培训,详细解答了养殖户提出的技术问题,得到了从业人员及养殖企业的欢迎。学院还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对辽宁省水产品供销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问卷调查工作,共计收到有效反馈110份,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效信息。
学院老师在疫情期间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和社会服务工作,在开展贝类实践教学的同时,带领学生进行海湾扇贝遗传育种关键技术攻关,扩繁苗种总水体1000m3,保障了玉洋集团有限公司扇贝生产;在普兰店大连七水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鸭绿沙塘鳢资源保护与开发”项目研发,积极协助企业复工生产;在大连宝发海珍水产的大连七水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课题研发和社会服务工作,指导企业海参春季育苗和养殖,抢抓农时。
学院教师在疫情期间对科研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积极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20年1月至5月,发表、接收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在国际学术期刊Marine Drugs、 Cell子刊iScience在线刊和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水产与生命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