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冲锋在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校“第一书记”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在农村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主动作为,与当地干部群众一同严防严控、抗击疫情。
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
春节本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我校驻村“第一书记”放弃春节假期,第一时间回到所驻村镇,立刻以战斗状态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去。珠尔山村“第一书记”于学林春节期间痛风发作,仍然坚持返回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家里人坚决反对,他说:“我是村‘第一书记’,又是一名退伍军人,在这关键时刻必须要有担当,必须担负起守护群众的责任使命,越是在这个时期,群众越是需要我。”有人问过步云山镇扶贫干部刘天文,“其实你可以不回来,过年在家陪家人不好吗?”他这样回答“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驻乡镇‘第一副书记’,疫情当前我必须冲在一线,率先垂范,和同志们一起并肩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构建防控体系,筑牢抗“疫”之墙
通过建立联防群防协调机制,完善防范措施,开展地毯式排查,及时收集相关信息,确保驻地疫情防控万无一失。珠尔山村“第一书记”于学林组织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和志愿者队伍,在村里设立了3个卡点,对进出村里的人员车辆进行检查登记,24小时值班值守,安排村广播进行防疫知识和政策宣传。泡崖乡扶贫干部王涛牵头收集、整理、汇总各类防控疫情材料,建立抗疫档案卷宗;协助排查经武汉返乡人员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保障了所在乡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土城乡扶贫干部王利明时刻坚守不落一车、不漏一人的原则,对通过路口的每台车进行信息登记,对车内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永宁镇扶贫干部王乃新走进各村防疫站点进行实地排查,掌握了解返乡人员隔离状况和值班值守及防疫开展情况,为全镇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心系普通百姓,加强舆论引导
为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应对疫情,推动宣传教育向基层一线下沉,打通宣传引导“最后一公里”,引导群众科学认识疫情。康家沟村“第一书记”杨军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分头到各家各户发放宣传单,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措施,每天在村内用大喇叭全程播放新冠病毒防治知识,做到宣传工作无死角。北边村“第一书记”李云鹏组织建立防疫工作微信群,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劝阻全村取消计划婚、寿宴聚餐活动共计11家。王君杖子村“第一书记”杨军积极与乡政府、派出所及村两委协调沟通,通过悬挂条幅、张贴公告和标语等形式,用实际行动引导群众科学有序的应对疫情,不造谣、不传谣,及时制止和纠正不明不实言论,他的事迹被学习强国、辽宁日报、葫芦岛日报进行了报道。
凝聚各方力量,帮扶彰显真情
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驻地口罩、消毒水等物资全面告急的严峻形势,我校“第一书记”积极行动起来,汇聚各方力量,支援驻地的疫情防控工作。金星满族乡扶贫干部熊亚刚积极联系协调口罩和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共计协调医用口罩200只、消毒液32斤,缓解了口罩使用紧缺情况,降低了防控人员感染病毒的危险。车轱辘泡村“第一书记”张天浩组织其他扶贫干部,捐赠600个口罩和10个温度计,个人出资购买8袋大米,2袋面粉送给因疫情而出现粮食短缺的贫困户。冮家村“第一书记”朱维全通过个人努力,向驻地捐赠了口罩300个、棉袄20件、手套400副及2箱汤圆。双庙村“第一书记”戴世新、三道沟村“第一书记”郑世忠、高台子村“第一书记”宋玉鑫、石家铺子村“第一书记”周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分别带头捐款,带动全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捐款响应,全村上下一条心通过各种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这是党中央对全体党员发出的集结号和战斗命令。当前,我校的“第一书记”们坚守岗位、担当作为,正在鼓足干劲与驻地百姓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用行动砥砺初心、践行使命,把抗击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推向深入,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大海大力量!
珠尔山村“第一书记”于学林(右二)带领党员突击队在村口设岗值守
高台子村“第一书记”宋玉鑫(左三)组织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
北边村“第一书记”李云鹏(左一)为村民发放外出通行证
土城乡扶贫干部王利明对于车辆人员进行信息登记
步云山镇扶贫干部刘天文(左二)参加第一书记突击队
王君杖子村“第一书记”杨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